發布:2015-12-28 隸屬于:行業新聞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時期,各行各業都在調整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以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相關專家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公路建設將進入收尾階段,養護工作量將逐漸上升,并在“十四五”期間達到平衡——這預示著我國公路養護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1、智能化
智能化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路面檢測的自動化,與之相適應的許多路面檢測設備應運而生,如路面綜合檢測車、橫向摩擦力系數檢測車、彎沉儀、激光平整度儀等等,通過這些檢測設備進行路面數據自動采集。第二是路面管理專家系統,其功能是將路面檢測數據進行儲存和分析,通過數據處理評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養護對策。2014年,承德市實現了日常養護的自動計量。針對瑣碎、繁雜的日常養護任務,通過自動信息采集模式(PDA路巡上報信息化平臺)替代人工模式(紙、筆、照相機)進行日常養護流程管理,減小了內業負擔,規范了流程管理。在未來,智能化將成為道路養護的重中之重,通過日新月異的科技手段,推動道路養護的發展。
2、預防性養護
預防性養護作為一種周期性的強制保養措施,它并不考慮路面是否已經有了某種損壞,而是通過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努力拓寬人們對于道路早期病害的認識空間,提前發現道路隱藏的隱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確的預防性養護措施,其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養護措施,強調養護管理的計劃性。
3、整體解決方案
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速公路的要求隨之增高,要求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道路運輸條件,如繼續采取傳統的修補坑槽、裂縫等的方法,耗時長、效果差,影響道路安全暢通,其發展趨勢必然是養護施工設備的一體化。如現場熱再生養護列車等設備,集加熱、銑刨、再生、攤鋪等養護機械一體化,平均每分鐘施工6m,每天10000㎡以上,大大提高了養護效率。
4、節能環保
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緩解資源壓力,有利于環境保護和降低養護成本,受到了各國的普遍重視。歐美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系統研究,開發了五種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設備,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再生技術。我國還處在引進、消化、試用階段,大部分高速公路的瀝青路面銑刨料沒有得到充分的再生利用。
5、新型路面
普通瀝青路面設計壽命為15年,也就是說在15年內瀝青路面需進行大修養護。一方面大修養護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占用過往車輛在途時間;另一方面在石油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15年進行一次大修養護經濟上不盡合理,為此部分國家不惜重金研究開發路面新結構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長瀝青路面使用壽命。同時,如同自融雪路面、吸水路面等在近年不斷的研發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未來在新型路面方面,或許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未來公路建設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6、綠色公路
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綠色公路發展的根基。如今,綠色公路在國內意識還不是很強,就高速公路來說,體現在建設時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問題、水系及植被的破壞等;目前在管理時期是否形成了綠化帶,材料再生利用是否達到最大化,確實都值得好好研究,世界上其它城市完全可以理性的仿效,比如歐洲一些國家,就一直限制在主城區內修建快速公路;用“綠色公路”取代高速路的計劃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上演,比如美國西雅圖和加拿大的多倫多正計劃用景觀大道來改造市內的高速路。
7、改革創新
目前我國公路養護管理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公路建設發展的同時為公路養護帶來更大的壓力,受計劃經濟體質的影響,我國的公路養護機制很多方面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我國公路養護采用三級公路養護體制,即公路局、公路分局、公路段集路政、養護、施工為一體的管路方式。近年來我國對公路養護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管理機構上進行了簡化配置,實行事企分開、管養分離的管理模式,對人力資源進行了優化配置。采用內部承包民營承包、合同管理等承包方式,大部分地區形成了科學的招投標管理機制,監理機制以及合同管理機制。但是路面與橋梁的養護管理決策不夠完善,缺乏先進的技術設備,數據采集處理技術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缺乏一批高水平的技術人員。
8、建養并重
建養并重是十一五以來交通部提出的重要指示,建養并重、協調發展,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更是公路工作必須遵循的方針。我國公路交通正處于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的快速發展時期。但是,由于基礎十分薄弱,我國公路養護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只有始終將建養并重當做核心的發展理念,才能夠繼續加快我國養護事業的發展。